• WAP手机版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专题

他的结婚六十年

时间:2020-10-30 13:30:15   信息:美丽江苏网  
阅读:2137  

“1960年8月6日是我俩结婚的日子。弹指一挥间,六十年过去了。结婚是人生中一件大事,结了婚就意味着成家了。”回忆往昔,离休教师余鸿鲁如数家珍,娓娓而谈。

余老1929年出生在清江浦,早年在上海参加革命。1956年进入复旦大学读书学习,学制5年。1960年,经老家熟人介绍,余老与现在的妻子定了婚姻。当年他们利用暑假期间,选定日子,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当时他爱人什么都没要,只身从苏北来到上海,余老连一件衣服都没有送给她,更不用谈什么贵重礼品。他们凭证到有关商店买糖果和结婚用品,如枕头、蓆子等。那时都凭证供应,物品很紧张。

他们没有举行结婚仪式,在上海家里结婚,向亲戚借了一张床。结婚那天,弄了两桌简单的菜,荤菜是用票买的罐头食品,招待大学同学和亲戚。他们拍了照片留念。当时有同学愿意借钱给余老,他没有接受,怕以后日子不好过,借债容易还债难。

余老爱人出生在淮安板闸,结婚前家庭条件差,从小吃过苦,很知道过日子持家,打草鞋、织袜子、织毛巾、割草、种菜样样都会干,有点钱就去买米、买油等生活用品,从不乱花一分钱。经济条件是基础,1961年余老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他每月负担继母生活费10元,自己生活费25元,寄给妻子30元。妻子在农村工作,她勤于持家,一切从简,他们从每月仅五元钱开始零存整取储蓄。他们先后生了两个孩子,妻子既要工作,又要抚养孩子,很辛苦,余老在上海无法帮忙,始终感到内疚。有一次大孩子夜里生病,妻子请了一位农民兄弟抱着孩子,从黄码乘小筏子过两条运河,赶到县城医院,妻子紧张得很,到了医院,待小孩子大便以后,病没有了,虚惊一场,原来儿子吃山芋过多导致消化不良。自那次以后,妻子由于受到惊吓,食欲有所下降。

余老妻子很能干,针线活是她拿手好戏,会做衣服,会织毛线衣,1967年,余老在上海买了一台缝纫机头,连同裁衣样片,带回淮安,妻子学会使用以后,大人小孩的衣服,都是自剪自做,补衣服十分方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在分居两地的日子里,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的重担全落在妻子一个人的肩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他们最苦、最累的岁月。运动不断,物质贫乏,经济条件很差,妻子工作是早学习、晚办公,可以说是没有时间处理家务,只有起早摸黑,冬季天没亮就起床了,要做很多的事,下河边洗衣服,引火生炉子,忙着给小孩子穿衣服,赶在7时前到校参加政治学习,利用下课空隙,上街买点菜。有时听说煤到了,赶快找一付扁担去供销社挑煤,等到星期日,做煤饼。晚上还要给余老、小孩子做衣服。因为超负荷劳累,妻子患了美尼尔氏综合症,有时会突然晕倒,身体虚弱得很。长年来,她有个好的习惯,就是勤于料理家务,爱好清洁卫生,房间里每天打扫得干净明亮,受到大家一致称赞。

人生道路不会是平平坦坦,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坎坎坷坷。夫妻相互鼓励、支持,极为重要。余老妻子在1957年,经过考试合格,被批准为公办教师,分在黄码小学工作。上世纪六十年代,淮安实施“下放”政策,余老妻子被下放到农村,由城镇户口改为农村户口,成为民办教师。余老知道消息以后,一方面安慰妻子,以服从大局、解决国家困难为重,努力工作,以后会收回的;另一方面他写信向中共华东局诉求。后来淮安宣传部把他妻子的户口恢复为城市户口,安排到家乡板闸小学当了民办教师。她感觉政治上抬不起头,低人一等,经济上工资低,只有22元,还不能按月发,没有公费医疗待遇。余老每月寄钱回来,不断写信安慰她。一直到1980年,国家吸收了一批老民办教师转正,她才恢复为公办教师。

“文革”时期,阶级斗争这根弦绷得很紧,不断革命,斗私批修。六十年代末,很多地方搞上山下乡,上海搞“四个面向”,即:“面向农村、面向工矿、面向边疆、面向基层”,工宣队、军宣队动员干部职工继续革命,自愿打报告到黑龙江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革命!在那个不断革命的年代,余老也打报告要求去黑龙江。他将此事写信告诉妻子,她回信给余老说,“你到黑龙江,我和你一起去。”最后,复旦大学革委会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把余老下放到南京“9424”厂,即梅山钢铁厂当退火炉工,临行前,给他戴大红花,配上“光荣革命”、“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桂冠。他想,自己去南京工作,全家分三个地方,继母住上海,他住南京,妻、儿在淮安,何时才能团聚在一起?而且妻子在苏北,想调到南京,政策上不允许,他不能将家庭重担落在妻子一人身上,回苏北是最好的选择。妻子得知这一情况后,不支持他的想法,认为他在淮安人生地不熟,难以开展工作。余老考虑了很久,还是向上海市高教局提出去周总理家乡从事教育工作的请求。高教局领导十分理解他的想法,同意了他的需求,请复旦大学出商调函与淮安联系,一个月后,淮安同意接收。1970年8月27日余老办好一切手续,依依不舍离开了复旦,回到淮安,开启了新的征程。

时光荏苒,他们一起度过了60个春秋,抚今追昔,余老感慨万千!60年来,他们没有虚度年华,工作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子过得很紧张、很艰苦,但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得很幸福。余老离休以后,更是得到党和政府各方面的照顾和关怀。2015年,老伴不慎跌跤,股骨骨裂,经过休养后已能行走。他们相敬如宾,经常手挽手散步在育才路和九升国际广场周围。他和老伴互相提醒,要“知足常乐”,以“健康第一”要求自己,注意保护身体,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淮安区委老干部局   蒋金顺)







编辑:王世红




来源:本网专稿


美丽江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美丽江苏网》属于省级生活服务类综合性新媒体信息平台。是为全省各单位各职能部门,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江苏力量,工作建设过程中记录重要信息存储报道发布平台,也是各单位各部门及时发布自己声音的重要窗口。

2.美丽江苏网非常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力争做到一网首发多家转发实现网媒整合发展的新模式。将积极融合政府单位部门官方微信公众号、权威发布、网、报、台等为一体的互联网传播布局,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创新发展,努力构建一个影响力强、传播力广,深受广大网友喜爱的新媒体信息融合平台。

3、凡本网注明 “来源:本网专稿的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通讯员文学创作或为转载自其他媒体不盈利,版权归原作者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正能量,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0个工作日内告知本网,本网将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由于信息量巨大本网不承担任何核实的义务,更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有关本网事宜请在工作日内联系站长:14751835529




特别声明:美丽江苏网隶属于中国南京美丽江苏文化新媒体中心,未录入本网人员查询中以本网名义开展工作的均属侵权或者定性为诈骗。本网有权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美丽江苏网经国家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公安联网备案、国家工信部备案批准的合法、合规的门户信息公益网站,专注国内各行业信息发布。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上传(转载)本网稿件:务经遵守国家互联网的七条原则,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b1

欢迎投稿联系QQ:1241666569@qq.com   站长(手机/微信):13511531387 14751835529

 国家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9057007号-2 苏公网安备32081202000330版权所有:南京市秦淮区中视美丽苏广告传媒服务中心